-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永安县志 顺治本
永安县志 顺治本
陈兴仁 柸山巡检,升晋府典簿。
廖 宜 德化县丞。
陈自然 马平典史。
邓仙佑 信阳卫经历,升审理正。
罗 钦 黄县县丞。
林五美 巡检。
黄 贡 大使。
杨 灿 大使。
刘尚虞 叶坊驿丞。
罗世清 福州大使。
陈志元 徐闻典史。
林五伦 回岐驿丞。
林元和 义合驿丞。
赖 元 驿丞。
饶道南 纳卫经历。
陈珙 黄文魁
邓天仪 揭阳典史。
邓天任 汝阳主簿。
林思守
萧应璋 典吏。
赖万纲 指挥。
曾用卿 巡检。
赖万拱 典史。
陈必诚 典史。
陈自默
张仲卿 典史。
张 柱 崇仁、宁都主簿。
罗升旸 京局大使。
张维章
张邦才 经历。
游 铉 经历。
罗东里 经历。
刘景奎 经历。
余正忠 经历。
罗一模 经历。
游 魁 经历。
邓世贤 经历。
陈以明 经历。
赖大化 太平府照磨,署当涂县事。
邓国祥 检校。
范于邦 广州卫经历。
冯 素 主簿。
黄近思 主簿。
管祥见 主簿。
范时大 主簿。
郑廷彦 主簿。
张周和 新会典史。
陈 礼 驿丞。
曾存守 太仓州巡检。
陈 易 贵池典史。
杨应梯 主簿。
萧应璋 典史。
陈思盛 临海典史。
杨应鹗 典史。
杨应举 典史。
庄孔瑞 典史。
罗世俊 典史。
张子延 典史。
陈尚魁 典史。
陈善承 典名。
康年谟 巡检。
萧九成 杭库大使。
刘世吉 杭库大使。
邓维麟 巡检。
许士焯 巡检。
徐应丛 吏目。
叶维蓬 河泊。
赖 铉 驿丞。
江 链 巡检。
熊必胜 巡检。
陈尧言 巡检。
许士鼎 瓜州巡检。
李可大 驿丞。
罗一朴 大使。
游日华 巡检。
游显卿 巡检。
陈 政 司狱。
徐应椿 河泊。
康克昌 巡检。
赖鸣雷 巡检。
林启元 巡检。
谢守俊 驿丞。
余廷选 驿丞。
陈三畏 巡检。
杨兆林 典史。
刘中立 省祭。
例 官
襄府奉祀正官 张淳
除授河南崇府引礼官 林五经
礼部冠带儒士 黄廷谟
坊 表
丛桂坊 在学前左,一县科第题名。
文 魁 为辛酉科吴应雷立。
登 庸 为辛卯科曾守成立。
进 士 为癸丑科苏信立。
冠 英 为庚子科陈隆立。
双凤鸣阳 为癸卯林腾蛟、谢昊立。
敕 赠 为佥事李杏父李彦升立。
南冈一凤 为丁卯科林孜立。
礼 官 为鸣赞吴宏仁立。
鸿 胪 为序班管谷立。
进 士 为丁未科林腾蛟立。
联 芳 为庚子林腾鲤、癸卯林腾蛟立。
崇正慕古 为封君林祥立。
贞 节 为节妇张懋妻赖氏立。
清 贵 为太监欧贤立。
敕 赠 为经历张恭父张宗富立。
双 璧 为戊午萧时中、甲子赖万玙立。
天宠洊承 为封君严奎光立。
卷七 人物志
名 贤
宋
陈世卿 字光远。雍熙二年进士第,授衡州推官,调东川节度推官。时李顺寇两川,知州张雍部分战守。世卿素善射,独城一面,亲射中数百人。贼寝盛,同幕皆图自全,世卿正色曰:“食君禄,当以死报。焉用避为?”亟出,白雍曰:“此徒皆懦怯,存之适足惑众,不若遣出求援。”雍从之。贼既引去,世卿适丁外艰。雍表其材,诏追出视事,就改掌书记。凡七年,召为秘书郎,迁太常丞,知新安县。或荐其堪任宪台,即召归。会张铿出知广州,表为通判。将行,召见,赐绯,加太常博士。景德初,徙知建州。真宗知其才,逾月授福建转运使。规画南剑州、安仁等银场,岁增课羡,诏奖之。俄,代姚铉为两浙路转运使,历祠部员外郎、三司三勾院。大中祥符四年,改度支员外郎,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属澧州、慈利县、下溪等四州。蛮入侵县地四百余里,朝命世卿与閤门祗侯史方、知澧州刘仁霸同领兵讨之。遂还所侵地,标正经界,取其要领。又令纳所掠汉口千余,复置澧州、武口等寨以控制之。诸蛮自是平定,有诏嘉奖。还朝召对,尽述溪洞利害,真宗器其材。复自言愿效用烦剧。会郡晔知广州被疾,乃授陈世卿秘书少监代之,加赐金紫。郡有计口买盐之制,人多不便,至即奏除之。九年卒,年六十四。诏赠吏部尚书,录其子南安主簿俨为太祝,侃、卫、伟、偁并以恩补官。《宋史》有传,略。
邓 肃 字志宏。少警悟能文,美风仪,善谈论。李纲见而奇之,相倡和,为忘年交。居父丧,哀毁逾礼,芝产其庐。入太学,所与游皆天下名士。时东南贡花石纲,肃作诗十一章,言守、令搜求扰民,用事者见之,屏出学。钦宗嗣位,召对便殿,补承务郎,授鸿胪寺簿。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日而还。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朝廷赐金国帛一千万,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类大约不过八万。至是为高宗言之,且言:“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转数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只在吏手。赏既不明,谁肯自劝?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若公状已明而赏不行,或功同而赏有轻重先后者,并置之法。”上从之。朝臣受伪命者众,肃请分三等定罪。耿南仲得祠禄归,其子延禧为郡守。肃劾南仲父子同恶,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今日割三镇,明日截两河。及陛下欲进援京城,又为南仲父子所沮。误国如此,乞正典刑。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赐五品服。范讷留守东京,肃言:“讷出师两河,望风先遁。今语人曰:留守之说有四,战、守、降、走而已。战无卒,守无粮,不降则走。且汉得人杰,乃守关中奔军之将,岂宜与此?”讷遂罢。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开封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若夫先假指挥径徙江湖者,乞追□(原文字脱,疑为“付”字。)有司,以正其罪。因入对言:“外夷之巧在文书简,简故速;中国之患在文书烦,烦故迟。”上曰:“正此讨论。”故并三省,尽依祖宗法。及建局讨论祖宗官制,两月不见施行。肃言:“太祖、太宗法严而令速,事简而官清,未尝旁搜曲引,以稽赏罚,故能以十万精兵混一六合。自时厥后,群臣无可议者,今日献一策,明日献一言,烦冗琐碎,惟恐不备。此文书所以益烦,而政事所以益缓也。今兵戈未息,岂可揖逊进退,尚循无事之时?欲乞限以旬日,期以必至,庶几法严事简,赏罚之权不至濡滞。肃在谏垣,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采□(原文字脱,疑为“纳”字。)。会李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意。惟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以身徇国者。今日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去,两河之民将何如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何如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居家。绍兴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有《栟榈集》二十五卷。据《宋史》传考正。
明
邓文铿 字德声。洪武十八年进士,任高州府茂名县知县。以治最,召入为刑部主事,累升至佥都御史。风裁独持,不畏强御。时贵戚有冒禁鬻私茶者,盖关边计也。众莫敢言,文铿独劾之,其人卒置以法。文铿亦坐是出知武昌府,又改知德安府,后转苑马寺卿,宣德元年致仕。原隶沙县。
陈 隆 字文升,安沙人。成化庚子科,任潮阳知县。清勤慈爱,兴学劝农,节夫马费,革左右浸渔之弊,政平讼理。复调任,潮人感恩,立祠报祀,题其碑曰:“循良遗爱”。其刑家孝友,可敦薄俗,平心率物,素重乡评。年至九旬,好学不倦,杜门教子,谢迹公庭,一邑称之。
李 杏 字子芳。至性天植,颖悟夙成。居父丧,哀毁骨立,敝衣茹素,庐墓三年。分巡郑制匾(原文为“扁”。此次校注,一律改为匾。以下全志同。)褒之。嘉靖乙酉,领乡荐,北上,中途闻母疾,即奔回侍养(原文为“待养”。按文意,参校万历《永安县志》,改为“侍养”。),原当道所给赆金,尽还之官。母卒,居丧如丧父时。初任东昌府推官,坚持节操,极其清介,家人至不能堪。民谣云:“李侯佐府治,只饮东昌水;李侯奉院委,妻子吃榆叶。”巡抚彭、巡按傅并入荐剡。三载考绩,貤恩父母。擢南京大理寺评事,转本寺寺正,升四川水利佥事。巡抚罗称为“金石君子”。奉命采矿西番,不惮险阻,涉泸水,深入不毛。厂酋仰德,不敢逼挠。每日廪给,惟受蔬米,馀尽还之。行日,驿吏折乾以馈,峻却之,地方人称为佛爷。竣事乞休,章五上,幕府始允。明日遂行,供账、馈赆悉不受,行李萧然。归处山林,结平川茅舍,耽嗜图籍,绝足公门。乡邻争斗者,或就正,或感化自解,足成仁里。提督谭疏其可用,荐于朝;提学蔡嘉其行谊,请为会宗。四川巡抚黄,委承差乔升,以为应得柴马银七十二两,送至其家,一文不入私帑,贸田以供祀事,馀赒戚里之贫者。如赈范当成之后,恤赖成孙之孤,助杨弘道之丧,殡林隐士之尸。族孙李商故,遗一孤,为择乳母,给柴米抚养之。奉诏进阶,年八十二卒。遗命服用布素,毋俾越礼。乡人颂之曰:“居官居乡,功业一致;事君事亲,忠孝两全。”提学王案行先生宦绩、乡行表表,当道宜崇祀乡贤,以风后世。所著有身、心、家、乡四范、容、忍、谦、恭四箴。
曾守成 字汝文,号白岩。登嘉靖辛卯科贤书,授新会谕,转任县知县。下车询父老风俗,兴利除害,比古循良。尝试士,拔其尤者,皆一时名宿多飏去。精于藻鉴。任之人至今思之,载之任志独详。时公以善书名,诗文词句清新雅逸,人士推慕之。会宪臬墨,佯以索书名,移一厘来邑求字。公岸然草书数十幅以献,宪恚甚。随以忧归。阕满,为忌者所中,不复起。遂优游林下,与乡二三大老及其族庠生定斋公曾胤皆有声雷时者,相与诗书酬唱,适志禽鱼山水间十余年。凡所著诗文若干卷,惜未得行世。
林腾蛟 字士才。二十六都贡川人。少颖悟不群,为文立就,每见义必为,无所避。邻郡同知刘奉委至,值国丧,县如常治酒、演戏,林曰:“是尚可以为乐时乎?”乃作书责以大礼,及旦,面上之。同知览毕,怃然曰:“幸教知矣!”明晨即引去。外父张仁卒于官,无嗣,旅榇不能举,腾蛟毅然往视。官贫任浅,为书上太守胡巅泉公,大称奇士,曰:“有婿如此,何嫌乎哉!”为之厚恤、区画,榇乃归葬。明年癸卯,乡荐第二,丁未登进士。初任新会令。见何、谢二巢负固肆凶,即督府莫能问。乃阳抚而阴图之,蓄战士及达官可用者,不数月,平何、谢二巢。未几,内艰讣至,哀痛中,计擒谢大珍,捣其穴,斩大用及其党无遗,人莫知其秘。服阕补休宁,擒巨盗某亦出常算外。时倭奴以五千众横行江南,莫有当者。时林以秩满过家,时中曾叩曰:“何猖獗如是,抑何策以拒?”曰:“无难,但练兵两月可尽歼之。”后闻谭司马竟以是平倭,而浙习兵遂有闻于天下。大抵豪杰所见,相类如此。其明年,召拜监察御史。时三殿毁,欲新之,财大诎,简书督南直隶、江南、湖广逋负。所至悉心规画,逋几完;余不完者,奏免之。上可其奏,蠲至数百万计。每有建言,明切时务,通达国体。如赣南条议六事与马船采木诸疏,种种可述。缙绅间咸曰:“直御史也!”寻按贵阳,命下二日,当要者忌之,遂擢河南按察司佥事。时伊府骄恣,黩货淫刑(原文“谣刑”,乃“淫刑”之误。),僭逾制度,侵官舍,夺民居,强娶嫠妇室女,纵护卫士行劫以入资,凌辱缙绅,当事者莫敢谁何。腾蛟曰:“是尚可以已乎?吾当出身,为吾民争旦夕命。”遂按不法事数十条,从抚按劾之。上官勘问,无敢对者,腾蛟独奋前抵数之。伊府词屈。狱方具,遽遘疾,卒于官。遗命其子,必结竟其事而后殓。人谓其以尸置对,气概至死不移云。伊竟降为庶人,百姓称快。是举也,销国家数十年积渐之祸,故尚书王邦瑞祭文云,“有掀天揭地之功”。河、洛、汝、颍之民千余为扶榇出境,以防患也。仍为祠庙,在在祀之。惜其早殁,未为国家效大业,可恨也。
陈源湛 字体泉,安沙人。弱冠有文名,由恩贡观光上国,日与孙先生柏潭、叶先生台山游,而聆其绪论,恍然曰:“吾向之所矜为赤帜者,只敝帚耳,洗虑以之。”癸酉,获隽南闱,任广东和平县事。理幽雪冤,兴学作人,多善政。巨寇江月照、叶英负险肆毒,骚动三省,已厚宸忧。公计诱而歼灭之,叙岑功赏当上上,有攘而蔽之者,仅得薄转高州府判,再转梧州府判,署府篆。入觐,抱病归,故。广士民请祀名宦,邑人士慕其孝友,亦请祀学宫,刊所著《四礼》、《四箴》、《奇门》等书行于世。